工程需要用到的核心材料就是鋼筋和水泥,鋼筋有固定標號和實物,并且是到貨后一次性就可以檢測出來,每一根都是一樣的規格避免了變化。但是以水泥為主的泥漿砂漿等質量和密度是動態變化的,所以需要實時監控防止出現密度不合適的情況。此時灌漿監控記錄儀器就可以發揮這方面的作用了。
從后臺制漿開始,就會控制不同的水灰比的進入,從源頭上排除人為的因素,保持穩定的水灰比。然后經過攪拌后的就變成了所需要密度的泥漿,此時需要使用泥漿泵把泥漿輸送到需要注漿的地方。
在泥漿泵的位置加入灌漿監控系統進行統一檢測,就可以在最后灌漿前進行質量檢查了。根據泥漿泵的型號和的出口的泥漿口,選擇基本同等大小的泥漿管固定,然后后面就可以接入一個流量計,這個流量計的功能是檢測經過泥漿管的泥漿流量大小。一個地基墻需要多少漿量就是依靠流量計統計出來的,清楚地知道用了多少泥漿。
泥漿出了流量計后,就會來到壓力計那里,壓力計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泥漿的壓力。通過壓力可以知道泥漿泵輸送泥漿的力度,力度和流量的配合可以大致判斷出泥漿的質量,當壓力過小但是流量很大的時候,基本可以估計到可能是泥漿密度不達標。具體的數據分析需要人工去判斷,監控儀一般只負責把數據實時記錄下來。
泥漿經過壓力計后,往往會再添加一個傳感器裝置,就是用于檢測泥漿實時密度的密度計,這個傳感器裝置對泥漿的質量起到決定性作用,泥漿密度需要符合設計標準,沒達到標準密度就會出現質量不符合設計的情形,項目部的技術人員就可以針對性監督了。
經過以上的步驟之后,還有個關鍵的環節,就是數據的同步共享。數據采集的是工地現場的傳感器,如果沒有把數據實時傳輸,只要離開了傳感器就看不到了。所以為了把數據和顯示連接起來,就需要通過網絡把數據傳輸到遠程。這也是物聯網的核心所在,不僅不再需要在現場監督,騰出部分人工去做更多的事情從而提升施工的效率,還降低了過多的人員成本,一個人所做的事情可以更多了。
實現數據同步共享的方式就是把傳感器的數據采集之后,通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,把數據先傳遞到現場附近的監控儀器主機上。主機上是固定位置擺放的,主機上有顯示界面,可以實時看到當前的施工情形。然后通過4G甚至5G的網絡技術,把數據通過當地基站發送到服務器上,服務器把數據進一步整理后保存在數據庫,再使用WEB界面就可以展示服務器的數據了。一個電腦一個手機就可以看到遠在千里之外的施工工地數據,真正實現了遠程監控,這就是物聯網科技帶來的便利,相信未來會發展地更加智能。
杭州長杰科技就是針對灌漿施工監控環節,研發了具備專利權的在線灌漿監測系統,重塑工程施工的價值,不僅幫助業主單位提高了效率保障了質量,也幫助了施工企業省掉不必要的復工風險。所以有想了解相關灌漿儀器的客戶,請咨詢我們的客服。
標簽:灌漿監控儀,灌漿監控設備,注漿監控系統,灌漿智能化監控,灌漿信息化施工系統,灌漿監控儀平臺,灌漿系統智能監控
研發部: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鐵路花圃新村39號216
商務部: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人們大道2777號 杭海數字雙創中心5棟9樓
Copyright ©2020杭州長杰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www.yuntucn.com 浙ICP備14033869號-2